教员教你活明白:不明白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你永远都会迷茫

教员教你活明白:不明白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你永远都会迷茫

发布:2023年 11月 17日分类:毛选
总浏览量: 6
发布:2023年 11月 17日
总浏览量: 6

文章目录:

 

今天,我再用毛选的的思维来试着剖析,作为一个典型吧,也“解剖这只麻雀”,做一回深度解析,供热爱读毛选的读者朋友阅读

一、

每个人努力的原因各有不同,关于人为什么要努力,我看到过很多答案,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在家人病重时,能提供好一些的医疗条件;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能毫无顾忌的去体验一下诗和远方的生活;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给女朋友买她想要的东西;

也有的人努力,是为了能吃得好一点,住的好一点

……

这些努力的原因听上去都很温暖,但事实上它们都不能成为一个人持续努力下去的核心动力,它们或许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给予你勇气和力量,却不能伴随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努力是什么?

我认为努力是一个不断的克服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过程。

我自己非常喜欢读毛选,毛选里有一篇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或许能帮助我们搞清楚人努力的过程是怎样的,搞清楚了一个人努力的过程,我想人为什么要努力也就清楚了。

《毛选》里说:

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也即是说,

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包含着矛盾,同时,每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的普遍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愿意努力,也不会有人在没有尝试过努力的情况下就选择放弃。

因为永不间断的克服矛盾才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而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

但是很多人悲剧的地方也在于此,他们的一生,只能在同一个主要矛盾里兜兜转转,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没办法克服那一个主要矛盾。

我们若是对那些在工地上不断地重复搬砖运动的农民工,对那些厂房里永远只干着低级而单一的循环劳作的底层工人们多一些了解,就能明白他们的悲剧之处。

就好像希腊神话里被惩罚的西西弗斯,只能永不间断地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却又看着它从山顶滚下去,于是他这一生,只能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做着同一件事,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悲观、消极、懒惰、绝望。

 

二、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以消极而悲观的观点来看待努力这件事呢?

不是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毛泽东文集》

也即是说,从整体上看,只要这个世界还在运转,矛盾就永远存在,那么一切的事物就一定会朝着前方不断的发展。

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么什么叫“认清生活的真相”?

是那些看尽了世态炎凉,道尽了悲观和绝望的人,就叫认清生活真相了吗?

不是的。

只有那些能在悲观中找到乐观,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发掘希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认清生活真相的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取决于外部因素。

比如很多人努力一辈子的终点,不过是别人出身时候的起点,因为有的人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能享受到更好的基因,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创业资源等等外部条件。

不仅如此,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也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熏陶和改造来获得。

因为社会上诸多现象吻合了以上的观点,所以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依然被很多人奉为真理。

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极度悲观的情绪,遁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认为努力这件事分文不值,毫无意义。

但是我们用《毛选》的观点来看,就会发现,以上的观点,不过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头脑中的反应。

这种思想曾经长时间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所以在封建王朝里有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那些历代继承王位、爵位的皇宫贵族们,最是看中出身和血统,因为在封建时代的思想意识里,外部的出身和条件,是一个人,一个朝代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那些农民起义出身的领袖,也一定要在自己的出身上做点文章,要么就是出身之时,有流星划过,有神明显灵,要么就是在起义之时,称自己是“上帝之子”“女娲后裔”。

总之,就是要告诉你,我的出身很高贵,绝不是什么“朱五四”、“王二蛋”之类的草根阶层。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中国,自然也被资产阶级和上流人士所拥护,马云“996的福报论”和刘强东的“你不是我兄弟论”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形式。

他们妄图使我们明白,只有他们给我们创造出的外部条件,才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这是我们的福报,谁不珍惜这种福报,谁就不是他兄弟。

《毛选》里说的: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其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看样子,《毛选》诚不欺我。

 

众所周知,《毛选》有被称为“屠龙术”的说法,那么自然而然的,它怎么能容忍这种资产阶级特权思想兴风作浪呢?

所以,《毛选》里认为,这种把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外部因素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它无法解释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为何事物的发展又会呈现出本质的不同,也无法解释一种事物由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

就比如,按照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成龙和张国立要排队领儿子的画面。

就算放到封建时代,我们也解释不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现象。

这种思想发展到19世纪,终于有一个叫马克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叫辩证法。

于是有了《毛选》里的著名篇章——《矛盾论》

《矛盾论》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互相变化。

事实上,即使是外力的推动作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起作用。

——《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这些都是内部矛盾通过外部环境起作用的典型例证。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排除外部原因呢?

完全不是的。

《毛选》里这样解释: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为适当的温度变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矛盾论》

这就好比,一个项目成功的条件,必须包含资金、资源、团队等因素,但是有资金、资源、团队并不能保证一个项目一定可以成功。

 

三、

以上种种的说明,只为了引出一个话题,人到底应该怎样努力?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努力,是极其盲目的,甚至可以说是在做无用功的,究其原因,是对“努力”的认识不够清晰。

很多人把努力描述成一种品质,美德,就连我们小学生的课本里也是这样去宣扬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努力不仅只是一种品质,究其本质,它和金钱,资源,人脉这些东西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克服我们面临的矛盾的一个工具。

是的,努力的本质是工具。

努力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实现目标、克服矛盾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式的盲目行动之中。

这时,我们再回到上面说的,一个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内部条件决定了它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外部条件则决定了它最终是否能成功。

我们常常说的:“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指的就是这件事物内部没有成功的根据,你不能指望用石头孵出小鸡。

同时,一旦内部有了这种可能性,那么努力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因为我们所有的努力,其实都只为了一件事,不断的创造事物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

举个例子,《毛选》里有这样一篇文章——《井冈山的斗争》

里面阐述了红色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根据: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

这是革命根据地可以建立并取得发展的内因,是由当时中国革命内部的矛盾决定的,也就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矛盾决定了革命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没有这种内部根据,革命也就无法存在。

但是,内部原因只是根据,屋子没有人去扫,就永远不会干净起来,事情没有人去做,就永远不会有做成的一天。

所以,这就有了建立革命根据地需要的外部条件: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

(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

(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

这样一来,既从理论上分析了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内部因素,又从外部因素上规定了,建设根据地所需要的条件。

如此,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上表现出来的努力,就有了切实的价值,有了实施的方向。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创造事物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

所以,人们到底要怎么努力?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找出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得出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有了内部的根据,才能确定如何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创造我们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当内部根据通过外部的条件起了作用,那么这事儿就成了。

而要实现这样一整个过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

谁忽略了这种工具的价值,或者判断错了这种工具的性质,那么就很可能要犯错误。

那些遁入“虚无主义”的人们,要么是忽略了事物的内部根据,要么就是盲目的扩大了外部因素的作用。

 

我们看毛泽东的一生,会发现,他做任何一件事情:

首先是先分析这件事情是否有可以发展的内部根据,而分析这种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只有唯一的方法, 那就是找出这件事物的内部矛盾。

一旦内部矛盾确定下来,那么就可以确定事物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剩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创造出能引起内部矛盾变化的外部条件。

比如:

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取得了实际上的军事指挥权,于是有了后来的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川军的追剿,创造轻装上阵的条件;

二渡赤水,打乱敌人部署,寻得红军修整的机会,为三渡赤水创造条件;

三渡赤水,调出围剿军,为进军贵阳创造条件;

四渡赤水,红军直指贵阳,调动敌军合围贵阳,为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创造了条件。

这简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年来,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神仙操作。

四、

写到这里,我想已经回答了诸如“人为什么要努力”以及“应该怎样去努力”的问题了。

总结一下:

① 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克服生命中的矛盾的过程,这是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决定的,所以我们一定会努力,也一定要努力。

② 社会的发展总是向前发展的,所有悲观的、静止的观点都是不对的。

③ 努力是一个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所有的努力,需要建立在找出正确的内部矛盾的基础上,然后付诸在创造外部条件的实践之中。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上面还有一个问题,我并没有解释清楚,那就是如何看待一个人奋斗的终点,即是别人出身的起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一个理论上的回答,我只想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那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从某个角度来讲,新中国的成立,也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爆发的一百多年以来,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中华人民共同努力和牺牲的结果。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千疮百孔、民生凋零,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以前的所有努力来讲,是一个终点的话,那么这个终点,从经济实力,发展条件来看,还不如19世纪的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起点,那你能说这之前的中华儿女的奋斗和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吗?

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事,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阶段的矛盾,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如果一定要说的文艺和生动一些,那么我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表达努力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

今天,我再用毛选的的思维来试着剖析,作为一个典型吧,也“解剖这只麻雀”,做一回深度解析,供热爱读毛选的读者朋友阅读

一、

每个人努力的原因各有不同,关于人为什么要努力,我看到过很多答案,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在家人病重时,能提供好一些的医疗条件;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能毫无顾忌的去体验一下诗和远方的生活;

有的人努力,是为了给女朋友买她想要的东西;

也有的人努力,是为了能吃得好一点,住的好一点

……

这些努力的原因听上去都很温暖,但事实上它们都不能成为一个人持续努力下去的核心动力,它们或许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给予你勇气和力量,却不能伴随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努力是什么?

我认为努力是一个不断的克服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过程。

我自己非常喜欢读毛选,毛选里有一篇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或许能帮助我们搞清楚人努力的过程是怎样的,搞清楚了一个人努力的过程,我想人为什么要努力也就清楚了。

《毛选》里说:

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也即是说,

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包含着矛盾,同时,每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的普遍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愿意努力,也不会有人在没有尝试过努力的情况下就选择放弃。

因为永不间断的克服矛盾才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而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

但是很多人悲剧的地方也在于此,他们的一生,只能在同一个主要矛盾里兜兜转转,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没办法克服那一个主要矛盾。

我们若是对那些在工地上不断地重复搬砖运动的农民工,对那些厂房里永远只干着低级而单一的循环劳作的底层工人们多一些了解,就能明白他们的悲剧之处。

就好像希腊神话里被惩罚的西西弗斯,只能永不间断地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却又看着它从山顶滚下去,于是他这一生,只能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做着同一件事,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悲观、消极、懒惰、绝望。

 

二、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以消极而悲观的观点来看待努力这件事呢?

不是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毛泽东文集》

也即是说,从整体上看,只要这个世界还在运转,矛盾就永远存在,那么一切的事物就一定会朝着前方不断的发展。

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么什么叫“认清生活的真相”?

是那些看尽了世态炎凉,道尽了悲观和绝望的人,就叫认清生活真相了吗?

不是的。

只有那些能在悲观中找到乐观,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发掘希望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认清生活真相的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取决于外部因素。

比如很多人努力一辈子的终点,不过是别人出身时候的起点,因为有的人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能享受到更好的基因,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创业资源等等外部条件。

不仅如此,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也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熏陶和改造来获得。

因为社会上诸多现象吻合了以上的观点,所以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依然被很多人奉为真理。

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极度悲观的情绪,遁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认为努力这件事分文不值,毫无意义。

但是我们用《毛选》的观点来看,就会发现,以上的观点,不过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头脑中的反应。

这种思想曾经长时间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所以在封建王朝里有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那些历代继承王位、爵位的皇宫贵族们,最是看中出身和血统,因为在封建时代的思想意识里,外部的出身和条件,是一个人,一个朝代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那些农民起义出身的领袖,也一定要在自己的出身上做点文章,要么就是出身之时,有流星划过,有神明显灵,要么就是在起义之时,称自己是“上帝之子”“女娲后裔”。

总之,就是要告诉你,我的出身很高贵,绝不是什么“朱五四”、“王二蛋”之类的草根阶层。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中国,自然也被资产阶级和上流人士所拥护,马云“996的福报论”和刘强东的“你不是我兄弟论”就是这种思想的表现形式。

他们妄图使我们明白,只有他们给我们创造出的外部条件,才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这是我们的福报,谁不珍惜这种福报,谁就不是他兄弟。

《毛选》里说的: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其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看样子,《毛选》诚不欺我。

 

众所周知,《毛选》有被称为“屠龙术”的说法,那么自然而然的,它怎么能容忍这种资产阶级特权思想兴风作浪呢?

所以,《毛选》里认为,这种把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外部因素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它无法解释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为何事物的发展又会呈现出本质的不同,也无法解释一种事物由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

就比如,按照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成龙和张国立要排队领儿子的画面。

就算放到封建时代,我们也解释不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现象。

这种思想发展到19世纪,终于有一个叫马克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叫辩证法。

于是有了《毛选》里的著名篇章——《矛盾论》

《矛盾论》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互相变化。

事实上,即使是外力的推动作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起作用。

——《毛选第一卷,矛盾论》

这些都是内部矛盾通过外部环境起作用的典型例证。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排除外部原因呢?

完全不是的。

《毛选》里这样解释: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为适当的温度变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矛盾论》

这就好比,一个项目成功的条件,必须包含资金、资源、团队等因素,但是有资金、资源、团队并不能保证一个项目一定可以成功。

 

三、

以上种种的说明,只为了引出一个话题,人到底应该怎样努力?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努力,是极其盲目的,甚至可以说是在做无用功的,究其原因,是对“努力”的认识不够清晰。

很多人把努力描述成一种品质,美德,就连我们小学生的课本里也是这样去宣扬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努力不仅只是一种品质,究其本质,它和金钱,资源,人脉这些东西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克服我们面临的矛盾的一个工具。

是的,努力的本质是工具。

努力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实现目标、克服矛盾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式的盲目行动之中。

这时,我们再回到上面说的,一个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内部条件决定了它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外部条件则决定了它最终是否能成功。

我们常常说的:“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指的就是这件事物内部没有成功的根据,你不能指望用石头孵出小鸡。

同时,一旦内部有了这种可能性,那么努力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因为我们所有的努力,其实都只为了一件事,不断的创造事物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

举个例子,《毛选》里有这样一篇文章——《井冈山的斗争》

里面阐述了红色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根据: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

这是革命根据地可以建立并取得发展的内因,是由当时中国革命内部的矛盾决定的,也就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矛盾决定了革命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没有这种内部根据,革命也就无法存在。

但是,内部原因只是根据,屋子没有人去扫,就永远不会干净起来,事情没有人去做,就永远不会有做成的一天。

所以,这就有了建立革命根据地需要的外部条件: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

(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

(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选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

这样一来,既从理论上分析了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内部因素,又从外部因素上规定了,建设根据地所需要的条件。

如此,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上表现出来的努力,就有了切实的价值,有了实施的方向。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创造事物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

所以,人们到底要怎么努力?

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找出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得出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有了内部的根据,才能确定如何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创造我们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当内部根据通过外部的条件起了作用,那么这事儿就成了。

而要实现这样一整个过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也可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

谁忽略了这种工具的价值,或者判断错了这种工具的性质,那么就很可能要犯错误。

那些遁入“虚无主义”的人们,要么是忽略了事物的内部根据,要么就是盲目的扩大了外部因素的作用。

 

我们看毛泽东的一生,会发现,他做任何一件事情:

首先是先分析这件事情是否有可以发展的内部根据,而分析这种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只有唯一的方法, 那就是找出这件事物的内部矛盾。

一旦内部矛盾确定下来,那么就可以确定事物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剩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创造出能引起内部矛盾变化的外部条件。

比如:

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取得了实际上的军事指挥权,于是有了后来的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川军的追剿,创造轻装上阵的条件;

二渡赤水,打乱敌人部署,寻得红军修整的机会,为三渡赤水创造条件;

三渡赤水,调出围剿军,为进军贵阳创造条件;

四渡赤水,红军直指贵阳,调动敌军合围贵阳,为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创造了条件。

这简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年来,无人可以望其项背的神仙操作。

四、

写到这里,我想已经回答了诸如“人为什么要努力”以及“应该怎样去努力”的问题了。

总结一下:

① 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克服生命中的矛盾的过程,这是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决定的,所以我们一定会努力,也一定要努力。

② 社会的发展总是向前发展的,所有悲观的、静止的观点都是不对的。

③ 努力是一个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所有的努力,需要建立在找出正确的内部矛盾的基础上,然后付诸在创造外部条件的实践之中。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上面还有一个问题,我并没有解释清楚,那就是如何看待一个人奋斗的终点,即是别人出身的起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一个理论上的回答,我只想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那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从某个角度来讲,新中国的成立,也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爆发的一百多年以来,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中华人民共同努力和牺牲的结果。

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千疮百孔、民生凋零,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以前的所有努力来讲,是一个终点的话,那么这个终点,从经济实力,发展条件来看,还不如19世纪的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起点,那你能说这之前的中华儿女的奋斗和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吗?

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事,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阶段的矛盾,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如果一定要说的文艺和生动一些,那么我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表达努力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

分享此故事,选择您的平台!

微信 支付宝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且希望获取更多价值内容,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