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个生活困难的问题,对它的认识和看法却因人而不同。认识和看法不同,结果也就大有差异。有的人在生活困难的压迫之下悲观消极甚至于自杀了,有的人拼命忍受着牛马的生活,得过且过,能多活一天算-天,有的人勇敢坚决地起来和困难作斗争(比如渐冻症患者蔡磊同志、褚时健等)。我们已经把第一种人叫做悲观主义者,把第二种人叫做宿命论者,把第三种人叫做唯物主义者。还有一种人把压迫和剥削别人当做自己当然的权利,再有一种人每日闲游浪荡、追逐乐趣,我们把前一种人叫做专制主义者,后一种人叫做享乐主义者。以上种种的人,都是社会上容易看到的普通人,决不是什么哲学专家,但我们却把他们的认识和看法都加_上了专门的哲学名词,好像他们都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些专i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这一点,我们已用不着再加解释,大家读过前面两节文章,早已明白了,这些人虽然不是专家,他们的思想仍有各种哲学的内容,因为这些思想代表各种人们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

同是一个世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就是说,在各种人的眼睛里,世界呈现为各种不相同的面貌。在悲观主义者的眼睛中,世界上好像充满了愁云惨雾;在宿命论者的眼睛中,世界上一切都好像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在唯物论者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发展,都是由事物本身的一定的原因所引起,而一切发展变化都有着一定的规律

 

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乃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更正确些说,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坐井观天”,意思是说坐在井底的人眼里所看见的天和在井外所看见的是有不同的。天只有一个,井外的人看起来是空旷辽阔的,而井底的人看起来就只像一个圆盘。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和这个比喻有些类似。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就不同,同一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人们的世界观虽然种类繁杂,都可以归结为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王阳明,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论,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