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
1942年的11月28日,一场大火爆发在人潮涌动的波士顿椰林俱乐部(Cocoanut Grove,俱乐部老板使用的拼写)。火情迅疾,俱乐部唯一的逃生出口却被堵住;最终492人丧生,还有数百人经历窒息、吸入烟雾、被践踏和烧伤的痛苦。波士顿医疗系统的任务如此艰巨–他们不仅要处理大火带 来的伤亡,还要治疗那些心灵受到重创的人:比如说伤亡者的亲属,他们因失去至亲悲痛欲绝,还有逃过一劫的那些人,他们在幸存的内疚中辗转反侧。十点一刻以前,人们一如往常地相约在在椰林俱乐部,庆祝感恩节周末,观看橄榄球比赛,又或者是拥抱休假归家的军人。时钟敲响十一下,欢声笑语泯灭,只残留冰冷的躯体,受害人亲属和幸存者的生活就此天翻地覆。他们预期的生活脱离了轨道;他们为亲人死去自己却活着而感到羞愧。有些人失去了自我身份认同中占据关键位置的人。这场大火动摇了幸存者以及其余波士顿人(包括当时五岁的我)对公正世界的信念。那些受到惩罚的并非顽劣之辈,也不是恶人:他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无故丧生的平凡人。
有的幸存者和受害人亲属终其一生被伤痛所折磨。有少部分人选择结束生命。但是,大部分人在经历最初几周的极度痛苦和不愿接受事实的过程后,开始逐渐进入一个缓慢的阶段,他们从悲痛到重新审视自己,尝试重返正轨,然后发现自己的世界其实没有全然崩塌。许多失去配偶的人后来再婚了。不过,数十年后,哪怕在最好的情况下,在椰林俱乐部大火中涅槃而来的全新身份和火灾发生前人们旧的自我“马赛克化(mosaics)”地共存。在本书中,我们会有很多机会谈到这个“马赛克化”的比喻,这是一种个人或国家内部截然不同的元素艰难共存的状况。
椰林俱乐部大火提供了个人危机的一个极端例子。但这种极端仅仅是由于不幸同时降临于如此多的人身上—事实上,受害人的数量之多还引发了另一种危机—正如我们将会在第一章看到的那样,心理学亟须找到新的解决路径。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在生活中会直接经历个人危机,或者间接地经由亲属或朋友去感受危机。无论是只有一个受害者的经历,还是多达492 人亡故的椰林俱乐部大火事件,痛苦同样沉重。
我们再用一个国家危机的例子做比较。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我旅居于英国。当时, 我和我的英国朋友们都未全然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处在一场缓慢而不觉的危机之中。科技领先世界、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英国的独领风骚曾令其国人为之自豪。彼时,英国人仍沉湎于往日的荣光—全世界最大的舰队,数之不尽的财富,还有辽阔的帝国版图。不幸的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帝国范围逐渐缩减,国家实力式微,英国对自己在欧洲的角色感到迷茫,并且不知如 何解决长期的阶级差异和骤然袭来的移民浪潮。1956年到1961年间,昔日的巨人终于遭到临头一击:英国解散了余下的战舰,经历了首次种族暴乱,并开始同意非洲殖民地的陆续独立;苏伊士危机更是屈辱地揭露了英国不再跻身于独立自强的世界大国行列的事实。我的英国朋友很努力地去理解这些事件,并把它们解释给我这个外乡人听。英国民众和政治家们关于自己国家身份角色的讨论在这种种冲击中愈演愈烈。
六十年之后的今天,英国成为新我和旧我共存的“马赛克化”的国家,她褪下了往日帝国的华服,换上了多元社会的新衣。英国以福利制和高质的公立教育体系来缩小社会等级间的差异,但她曾享誉世界的海军和经济实力再未能回复如初,也在处理与欧洲的关系方面(“脱欧”事件)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但英国始终是世界上前六富有的国家,仍然在象征性君主下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并且在科学技术上名列世界前茅,还保持使用英镑而不是欧元作为国家货币。
这两个故事呈现了本书的主题。个人、群体、团队、企业、国家,乃至世界都有面临危机和压力的时候。危机可能来自外部压力,比如被配偶抛弃或是另一半去世,或者是一国受到另一国的威胁或攻击。危机也可能在内部触发,比如人生了病,又如国家内部的纷争战乱。不管是应对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压力都需要选择性变革(selective change),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在压力之下,个人或国家必须直面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一方面,他们必须判断出自身的哪些方面仍然适用,从而将其保留。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鼓足勇气识别哪些必须改变的方面。这就要求个人或国家找到符合自身能力和自身条件的应对危机的新方法。与此同时,他们要划清界限,明确哪些对其身份认同至关重要、绝不可以改变的元素。
以上就是个人危机和国家危机的相似之处,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

什么是危机
国家不是个人的放大化:二者明显在许多独立层面上各有特点。那么,通过个人危机的缩影去观察国家危机为什么是有意义的?这种方法有些什么优点?
我经常在和朋友及学生讨论国家危机的时候谈到其中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对非历史学家来说, 个人危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容易被理解。所以,个人危机的视角让普通受众在“联想到”国家危机和弄清楚它们的复杂性的时候能够轻松些。
另外一个优点是,对个人危机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那些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个人危机结果的影响因素集合为我们在试图了解国家危机的不同结果的路上提供了相应的指路地图。我们要看到,有些影响个人危机的因素同样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危机的结果。例如,遭遇危机的个人往往会得到朋友的帮助,正如同陷于危难的国家会接受来自盟国的援手。个人在找寻解决危机的方案时会去参考其他人在解决类似的危机时候的做法;国家也会借鉴和采纳其他国家在面对相同挑战时所想到的解决方案。个人会从过往危机的解除中获得自信,国家也一样。
长间隔、极罕见、戏剧性的剧变(危机):人的一生仅会发生几次,国家更是几百年才一见。
不管是个人危机还是国家危机,这样的“危机”是对长期累积的压力的一种突然的觉知和反应。
个人危机和国家危机
例如,遭遇危机的个人往往会得到朋友的帮助,陷于危难的国家也会向盟国求助。个人在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案时会参考其他人解决类似危机的经验,国家也会借鉴和采纳其他国家面对相同挑战时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个人会从过往危机的解除中获得自信,国家也一样。
关于本书
本书采用叙述性写作风格,这是历史学家传统的写作方式,最早可追溯到2 400多年前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将历史发展为一门学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