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15正确认识自身
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15正确认识自身
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哪里,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
市场周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
- 不可避免的市场涨跌。
- 对投资者业绩的重大影响。
- 无法预知的幅度和转折时机。
因此,我们不得不应付一股有着巨大影响但很大程度上不可知的力量。那么,面对市场周期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但是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第一种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应否认周期的不可预测性,加倍努力地预测未来,将新增资源投入战斗,根据我们的预测结果进行投资。但是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告诉我,关于市场周期,唯一能够预测的是它的必然性。此外,优异的投资结果来自对市场更多的了解。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比大众更了解市场周期的转折时机和区间吗?我找不到令我满意的证明。
第二种可能的答案是,承认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忽略市场周期。我们不再费力预测周期,而是尽力作好投资并长期持有。既然我们无法知道该何时增持或者减持,也不知道该何时更积极或者更防御,我们只有投资,完全忽略周期及其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买进并持有”法。
不过,还有第三种可能的答案—在我看来最为正确的答案:何不试着弄清我们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以及这一阶段将对我们的行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投资领域里……周期最可靠。基本面、心理因素、价格与收益的涨跌,提供了犯错或者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利的机会。这些都是已知的事实。
我们不知道一个趋势会持续多久,不知道它何时反转,也不知道导致反转的因素以及反转的程度。但是我相信,趋势迟早都会终止。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远存在。
那么,面对周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不能预知反转如何以及何时发生,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坚持我的意见: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何处,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不能预测周期性波动的时间和幅度,力争弄清我们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也是很重要的。
《本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保罗·约翰逊:我尊重马克斯对该主题的定位。然而,这个目标并不像他建议的那样简单。他的确是在备忘录中提出了合理的妥协,我认为这具有可行性。
1
如果能够成功预测钟摆的摆动并采取正确的行动那该多好,但这无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我认为以下做法或许更为合适:
第一,当市场已经到达极端的时候,保持警惕
第二,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
第三,最重要的是,拒绝向导致无数投资者在市场顶部或底部犯下致命错误的群体行为看齐。
《第一季度表现》,1991年4月11日
我并不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我们就会准确地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过我的确认为,对自身处境的正确认识会为我们了解未来事件、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宝贵的洞见,这就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一切。
2
—当我说现状(不同于未来)可知的时候,我并不是说这种认识是自发产生的。就像与投资相关的多数东西一样,它需要付出努力,而它是可以实现的。以下是我认为在认识现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我们必须对现在发生的事保持警惕。哲学家桑塔纳耶说过: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同样,我相信那些不知道周期正在发生什么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了解未来很困难,但是了解现在没有那么难。我们需要做的是“测量市场温度。”保持警觉和敏锐,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其他人的行为,并据此判断我们应采取的行动。
这里的关键在于“推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每个人都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了解发生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些事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投资气候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力求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含义。当其他人盲目自信、积极买入时,我们应加倍小心;当其他人不知所措或恐慌性抛售时,我们应该更加积极。
所以看看四周,问问自己: 投资者是乐观的还是悲观?媒体名嘴认为该入市,还是该出市?新型投资产品被大众欣然接受,还是避之唯恐不及?证券招股和基金上市被视为致富机会,还是潜在陷阱?信贷周期处于资本荣誉获得,还是难以获得的阶段?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还是低位?收益率差是收窄的,还是扩大的?这些都是至关重要,但并不需要预测的东西。我们能够在现状观察的基础上得到出色的投资决策,而不必猜测未来。
保罗·约翰逊:当投资者定期检测市场温度时,这些富有洞察力的问题能够轻而易举的充当检测标准。
关键是你要留意这些事件,让事件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虽然市场沿着周期曲线行进的时候,并不会天天大声高喊“采取行动”,但是市场周期走到极端时,确实会如大喊大叫一样发出强烈的信号。这时倾听市场发出的声音非常重要。
3
市场及其参与者将2007—2008年视为痛苦时期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当然二者都是对的,但是拘泥于前者没有太大帮助,理解后者才能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投资者。毁灭性信贷危机就是证明正确观察现状的重要性以及试图预测未来的愚蠢性的最佳例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顾2007年年中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那段时间,很明显,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过度风险,随着投资者对股票、债券的态度降温,资金流向“另类投资”,如私募股权、企业收购,其金额之巨大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厄运。人们对投资房地产能够确保收益并能抵御通胀的观点深信不疑。低利率、宽松条款的资本极易得到,刺激着人们过度使用杠杆。
如果人们事后才察觉风险,那么其意义并不大。问题在于警惕与推理是否帮助人们躲过了2007—2008年市场衰退的全面冲击。以下是我们看到的某些过热指标:
• 高收益率债券和低于投资级别的杠杆贷款的发行创下纪录。
• 在高收益率债券中,“CCC”评级债券的占比非常高,通常这一质量标准的新债券是不能被大量出售的。
• 为筹集派息资金而发行债务成为惯例。在正常时期,这类增加发行者风险且对债权人无益的交易是很难实现的。
• 在以债买债的优惠条件下,债务发行得越来越多,而保护债权人的条款很少或者没有。
• 以前罕见的“AAA”评级被授予上千种未经验证的结构性投资工具。
• 收购需要的现金流越来越多,杠杆比率也越来越高。平均下来,收购公司在2007年支付的美元现金流比2001年时高出50%以上。
• 公司收购发生在周期性很强的产业(如半导体制造业)中。在谨慎时期,投资者不会在周期性产业中应用杠杆。
考虑以上所有因素,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推论:资本提供者在竞相提供资本,他们放松条款和利率,而不是要求充分保护和潜在收益。对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来说,世界上最吓人的几个定——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交易——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市场状况。
霍华德·马克斯:最危险的事:当买家争着向市场投入大量运作资本时,会出现——价格被推至高于价值,预期中的反弹缩减,风险骤升。只胡当买家对卖家处于相对的主导地位时,你才会有被过高估价的资产。这个警示应该不难发现。
如果你的工作是制造汽车,并且希望能够长期更好地把汽车销售出去(也就是说,从其他竞争者手中抢占永久市场份额),那么你会努力把产品做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销售在推销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我们是更好的。”然而,有很多产品是无法被差异化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商品”。任何卖家销售的“商品”都没有太大差别,因为在交易时,买家往往只考虑价格因素——每个买家都倾向于购买交货价最低的商品。所以,如果你进行的是商品交易,并且想卖出更多,那么通常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减价……
将钱视同为“商品”有助于你加深理解。每个人的钱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机构希望提高贷款量,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希望提高手续费。相同的是它们都想调拨更多资金。所以,如果你想存放更多资金——也就是说,让人们找你,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来融资——那么你必须让自己的钱更“便宜”。
降低价格的一种方法是降低你的贷款利率。稍微巧妙一点儿的方法是同意为购买的东西付出更高的价格,例如以更高的市盈率买入普通股,或者在收购公司时付出更高的总成交价。无论你用任何方法削减成本,你都要做好预期收益更低的心理准备。
《逐底竞争》,2007年2月17日
在这一危险时期,投资者可能已经观察到并且需要谨慎面对的一个趋势,是市场对我之前所形容的“银弹”或者“必胜交易”的态度从怀疑到轻信的转变。善于思考的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人们对“银弹”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意味着贪婪已经战胜恐惧,标志着一个无怀疑市场(因此是高风险市场)的形成。
在过去10年里,对冲基金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绝对收益基金被视为是绝对安全的,这些多(空)基金或套利基金不会通过“定向”投资市场趋势来追求高额收益。而且,无论市场涨跌,基金经理凭借自己的能力或技术,都能获得8%∼11%的稳定收益。
很少有人意识到,稳定获取这一水平的收益是一个多么非凡的成就——简直好到不像是真的(注:这正是伯纳德·麦道夫所声称的收益范围)。很少有人怀疑有多少基金经理具备足够的能力创造这一奇迹,特别是在大幅削减管理费和绩效费之后;他们能够管理的资金有多少;那些下注在微小统计差异上的高杠杆投资遭遇逆境时将会怎样。(在艰难的2008年,基金的平均损失约为18%,这表明“绝对收益”这一短语被滥用和误用了。)
正如我们在第6章详细讨论的一样,在哪个时候我们听到的说法是通过证券化、分级、预售、脱媒化和脱钩等新兴手段,风险已经被消除了。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级。分级指的是把投资组合的价值和现金流分配到不同级别的利益相关者身上。最高层级持有者有优先清偿权,因此,他们享有获取最高安全且相对较低的收益的权利。最低层级持有者是“第一损失”债权人,作为承担高风险的补偿,在清偿优先级债权人的固定索偿后,他们享有剩余部分所带来的高收益潜力。
在2004——2007年出现了一个概念:如果你将风险切分成较小的部分,然后把它们卖给最适合持有的投资者,风险就消失了。这听起来很神奇。然而,不巧的是,许多最可怕的崩溃的发生正是从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分级证券化开始:投资恰恰毫无神奇可言。
绝对收益基金、低成本杠杆、无风险房地产投资和分级债务工具风靡一时。当然,它们的所有错误都在2007年8月开始清晰起来。事实证明,风险并没有被分散,反而是投资者的信任过度和怀疑不足增加了风险。
2004年到2007年中期这段时间,是投资者降低风险、取得优异表现的绝佳时期,只要他们足够敏锐地认识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并有足够的信心采取行动。你真正要做的是在市场过热时测量市场温度,并在它持续升温时离场。我们在第11章里讨论遵守逆向投资原则的典型例子。已经削减了风险并在危机发生前做好准备的逆向投资者们在2008年的崩溃中损失得更少,并且有从崩溃带来的大特价中获利的机会。
4
很少有领域的战略战术决策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踩油门的力度取决于道路是空旷还是拥挤。高尔夫球手根据气流选择球杆。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外套。投资行为难道不应受投资环境的影响吗?
很多人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努力高速自己的投资组合。但同时大多数人必须承认,未来的能见度并不是很高。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要顺应当前现实及其影响,不要寄希望于明确的未来。
《未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5
小人物的市场评估指导: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测量未来市场的温度。我列出了一些市场特性。从任意一对词语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贴切地描述当前状况的词语。如果你发现你的标记在部分在左侧栏里,那么你就要像我一样,看紧自己的钱包。
表15-1 市场评估指南
经济现状 | 生机勃勃 | 停滞不前 |
---|---|---|
经济展望 | 正面有利 | 负面不利 |
贷款机构 | 急于放贷 | 缄默谨慎 |
资本市场 | 宽松 | 紧缩 |
资本供给 | 充足 | 短缺 |
融资条款 | 宽松 | 严格 |
利率水平 | 低 | 高 |
利差水平 | 窄 | 宽 |
投资者 |
乐观 自信 渴望买进 |
悲观 忧虑 无心买进 |
资产持有人 | 乐于持有 | 急于卖出离场 |
卖家 | 稀少 | 众多 |
市场 | 人群拥挤 | 乏人问津 |
基金 |
申购门槛高 每天都发新基金 基金经理人说了算 |
向所有人开放申购 只有最好的基金才能募资 基金投资人有话语权 |
近期业绩表现 | 强劲 | 萎靡 |
资产价格 | 高 | 低 |
预期收益 | 低 | 高 |
风险 | 高 | 低 |
流行风格 |
激进 四处投资 |
审慎且自律 精挑细选 |
正确风格 |
审慎且自律 精挑细选 |
激进 四处投资 |
易犯错误 |
买进太多 高价追涨 承受太多风险 |
买进太少 离开市场 承受太少风险 |
《本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克里斯托费·戴维斯:如果可以用这个表格进行测量,那么其效用会更加显著。例如,以1∼5为等级来进行分类,并在必要的地方使用“是/否”。通过这些修改,这个表格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指南。
乔尔·格林布拉特:这个表格棒极了,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保罗·约翰逊:我强烈地感觉到,投资者通过一年浏览两次这个表格,就能密切关注市场钟摆的摇摆动向。在第一个10年之后,投资者从这个表格体现出的市场历史动向中获得丰富的数据。真希望我在10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表格!
6
市场处在周期性运动中,有涨有跌。钟摆在不断摆动,极少停留在弧线的中点。这是危险还是机遇?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我的回答很简单:努力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
一个真正觉醒的人究竟有多可怕呢,他的内心不再有纠结,很平静甚至喜悦,面对外面的世界内心不在起波澜,
因为他能看透并知道万物的真相,明白本质上是怎么回事,任何高人也算不出他往后命运的轨迹,因为他自己会改变命运。
觉醒后会表现出三个特点:
《天道》中有一段话应该让不少人都深有感触:“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觉到,悟到、做到、得到、这四个到可以说,很清晰的阐述了意识觉醒后的过程和状态,只有意识觉醒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得到!
♠四勿然总结:
《投资最重要的事》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以下表格中几位杰出投资思想家。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目录导读
投资界杰出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戴维斯王朝》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股市稳赚》、《股市天才》 |
塞斯·卡拉曼 |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保罗·约翰逊 |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 |
沃伦·巴菲特 | 《巴菲特传》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的世界》、《黑天鹅》、《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四勿然总结: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如下:
投资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戴维斯王朝》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股市稳赚》、《股市天才》 |
塞斯·卡拉曼 |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保罗·约翰逊 |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 |
沃伦·巴菲特 | 《巴菲特传》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的世界》、《黑天鹅》、《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哪里,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
市场周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
- 不可避免的市场涨跌。
- 对投资者业绩的重大影响。
- 无法预知的幅度和转折时机。
因此,我们不得不应付一股有着巨大影响但很大程度上不可知的力量。那么,面对市场周期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但是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第一种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应否认周期的不可预测性,加倍努力地预测未来,将新增资源投入战斗,根据我们的预测结果进行投资。但是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告诉我,关于市场周期,唯一能够预测的是它的必然性。此外,优异的投资结果来自对市场更多的了解。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比大众更了解市场周期的转折时机和区间吗?我找不到令我满意的证明。
第二种可能的答案是,承认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忽略市场周期。我们不再费力预测周期,而是尽力作好投资并长期持有。既然我们无法知道该何时增持或者减持,也不知道该何时更积极或者更防御,我们只有投资,完全忽略周期及其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买进并持有”法。
不过,还有第三种可能的答案—在我看来最为正确的答案:何不试着弄清我们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以及这一阶段将对我们的行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投资领域里……周期最可靠。基本面、心理因素、价格与收益的涨跌,提供了犯错或者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利的机会。这些都是已知的事实。
我们不知道一个趋势会持续多久,不知道它何时反转,也不知道导致反转的因素以及反转的程度。但是我相信,趋势迟早都会终止。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远存在。
那么,面对周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不能预知反转如何以及何时发生,我们该怎么应对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坚持我的意见: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何处,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也就是说,即使我们不能预测周期性波动的时间和幅度,力争弄清我们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也是很重要的。
《本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保罗·约翰逊:我尊重马克斯对该主题的定位。然而,这个目标并不像他建议的那样简单。他的确是在备忘录中提出了合理的妥协,我认为这具有可行性。
1
如果能够成功预测钟摆的摆动并采取正确的行动那该多好,但这无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我认为以下做法或许更为合适:
第一,当市场已经到达极端的时候,保持警惕
第二,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
第三,最重要的是,拒绝向导致无数投资者在市场顶部或底部犯下致命错误的群体行为看齐。
《第一季度表现》,1991年4月11日
我并不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我们就会准确地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过我的确认为,对自身处境的正确认识会为我们了解未来事件、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宝贵的洞见,这就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一切。
2
—当我说现状(不同于未来)可知的时候,我并不是说这种认识是自发产生的。就像与投资相关的多数东西一样,它需要付出努力,而它是可以实现的。以下是我认为在认识现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我们必须对现在发生的事保持警惕。哲学家桑塔纳耶说过: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同样,我相信那些不知道周期正在发生什么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了解未来很困难,但是了解现在没有那么难。我们需要做的是“测量市场温度。”保持警觉和敏锐,我们就能够判断出其他人的行为,并据此判断我们应采取的行动。
这里的关键在于“推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每个人都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了解发生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些事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投资气候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力求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含义。当其他人盲目自信、积极买入时,我们应加倍小心;当其他人不知所措或恐慌性抛售时,我们应该更加积极。
所以看看四周,问问自己: 投资者是乐观的还是悲观?媒体名嘴认为该入市,还是该出市?新型投资产品被大众欣然接受,还是避之唯恐不及?证券招股和基金上市被视为致富机会,还是潜在陷阱?信贷周期处于资本荣誉获得,还是难以获得的阶段?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还是低位?收益率差是收窄的,还是扩大的?这些都是至关重要,但并不需要预测的东西。我们能够在现状观察的基础上得到出色的投资决策,而不必猜测未来。
保罗·约翰逊:当投资者定期检测市场温度时,这些富有洞察力的问题能够轻而易举的充当检测标准。
关键是你要留意这些事件,让事件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虽然市场沿着周期曲线行进的时候,并不会天天大声高喊“采取行动”,但是市场周期走到极端时,确实会如大喊大叫一样发出强烈的信号。这时倾听市场发出的声音非常重要。
3
市场及其参与者将2007—2008年视为痛苦时期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当然二者都是对的,但是拘泥于前者没有太大帮助,理解后者才能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投资者。毁灭性信贷危机就是证明正确观察现状的重要性以及试图预测未来的愚蠢性的最佳例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顾2007年年中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那段时间,很明显,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过度风险,随着投资者对股票、债券的态度降温,资金流向“另类投资”,如私募股权、企业收购,其金额之巨大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厄运。人们对投资房地产能够确保收益并能抵御通胀的观点深信不疑。低利率、宽松条款的资本极易得到,刺激着人们过度使用杠杆。
如果人们事后才察觉风险,那么其意义并不大。问题在于警惕与推理是否帮助人们躲过了2007—2008年市场衰退的全面冲击。以下是我们看到的某些过热指标:
• 高收益率债券和低于投资级别的杠杆贷款的发行创下纪录。
• 在高收益率债券中,“CCC”评级债券的占比非常高,通常这一质量标准的新债券是不能被大量出售的。
• 为筹集派息资金而发行债务成为惯例。在正常时期,这类增加发行者风险且对债权人无益的交易是很难实现的。
• 在以债买债的优惠条件下,债务发行得越来越多,而保护债权人的条款很少或者没有。
• 以前罕见的“AAA”评级被授予上千种未经验证的结构性投资工具。
• 收购需要的现金流越来越多,杠杆比率也越来越高。平均下来,收购公司在2007年支付的美元现金流比2001年时高出50%以上。
• 公司收购发生在周期性很强的产业(如半导体制造业)中。在谨慎时期,投资者不会在周期性产业中应用杠杆。
考虑以上所有因素,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推论:资本提供者在竞相提供资本,他们放松条款和利率,而不是要求充分保护和潜在收益。对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来说,世界上最吓人的几个定——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交易——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市场状况。
霍华德·马克斯:最危险的事:当买家争着向市场投入大量运作资本时,会出现——价格被推至高于价值,预期中的反弹缩减,风险骤升。只胡当买家对卖家处于相对的主导地位时,你才会有被过高估价的资产。这个警示应该不难发现。
如果你的工作是制造汽车,并且希望能够长期更好地把汽车销售出去(也就是说,从其他竞争者手中抢占永久市场份额),那么你会努力把产品做得更好……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销售在推销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我们是更好的。”然而,有很多产品是无法被差异化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商品”。任何卖家销售的“商品”都没有太大差别,因为在交易时,买家往往只考虑价格因素——每个买家都倾向于购买交货价最低的商品。所以,如果你进行的是商品交易,并且想卖出更多,那么通常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减价……
将钱视同为“商品”有助于你加深理解。每个人的钱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机构希望提高贷款量,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希望提高手续费。相同的是它们都想调拨更多资金。所以,如果你想存放更多资金——也就是说,让人们找你,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来融资——那么你必须让自己的钱更“便宜”。
降低价格的一种方法是降低你的贷款利率。稍微巧妙一点儿的方法是同意为购买的东西付出更高的价格,例如以更高的市盈率买入普通股,或者在收购公司时付出更高的总成交价。无论你用任何方法削减成本,你都要做好预期收益更低的心理准备。
《逐底竞争》,2007年2月17日
在这一危险时期,投资者可能已经观察到并且需要谨慎面对的一个趋势,是市场对我之前所形容的“银弹”或者“必胜交易”的态度从怀疑到轻信的转变。善于思考的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人们对“银弹”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意味着贪婪已经战胜恐惧,标志着一个无怀疑市场(因此是高风险市场)的形成。
在过去10年里,对冲基金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绝对收益基金被视为是绝对安全的,这些多(空)基金或套利基金不会通过“定向”投资市场趋势来追求高额收益。而且,无论市场涨跌,基金经理凭借自己的能力或技术,都能获得8%∼11%的稳定收益。
很少有人意识到,稳定获取这一水平的收益是一个多么非凡的成就——简直好到不像是真的(注:这正是伯纳德·麦道夫所声称的收益范围)。很少有人怀疑有多少基金经理具备足够的能力创造这一奇迹,特别是在大幅削减管理费和绩效费之后;他们能够管理的资金有多少;那些下注在微小统计差异上的高杠杆投资遭遇逆境时将会怎样。(在艰难的2008年,基金的平均损失约为18%,这表明“绝对收益”这一短语被滥用和误用了。)
正如我们在第6章详细讨论的一样,在哪个时候我们听到的说法是通过证券化、分级、预售、脱媒化和脱钩等新兴手段,风险已经被消除了。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级。分级指的是把投资组合的价值和现金流分配到不同级别的利益相关者身上。最高层级持有者有优先清偿权,因此,他们享有获取最高安全且相对较低的收益的权利。最低层级持有者是“第一损失”债权人,作为承担高风险的补偿,在清偿优先级债权人的固定索偿后,他们享有剩余部分所带来的高收益潜力。
在2004——2007年出现了一个概念:如果你将风险切分成较小的部分,然后把它们卖给最适合持有的投资者,风险就消失了。这听起来很神奇。然而,不巧的是,许多最可怕的崩溃的发生正是从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分级证券化开始:投资恰恰毫无神奇可言。
绝对收益基金、低成本杠杆、无风险房地产投资和分级债务工具风靡一时。当然,它们的所有错误都在2007年8月开始清晰起来。事实证明,风险并没有被分散,反而是投资者的信任过度和怀疑不足增加了风险。
2004年到2007年中期这段时间,是投资者降低风险、取得优异表现的绝佳时期,只要他们足够敏锐地认识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并有足够的信心采取行动。你真正要做的是在市场过热时测量市场温度,并在它持续升温时离场。我们在第11章里讨论遵守逆向投资原则的典型例子。已经削减了风险并在危机发生前做好准备的逆向投资者们在2008年的崩溃中损失得更少,并且有从崩溃带来的大特价中获利的机会。
4
很少有领域的战略战术决策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踩油门的力度取决于道路是空旷还是拥挤。高尔夫球手根据气流选择球杆。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外套。投资行为难道不应受投资环境的影响吗?
很多人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努力高速自己的投资组合。但同时大多数人必须承认,未来的能见度并不是很高。这就是为什么强调要顺应当前现实及其影响,不要寄希望于明确的未来。
《未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5
小人物的市场评估指导: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测量未来市场的温度。我列出了一些市场特性。从任意一对词语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贴切地描述当前状况的词语。如果你发现你的标记在部分在左侧栏里,那么你就要像我一样,看紧自己的钱包。
表15-1 市场评估指南
经济现状 | 生机勃勃 | 停滞不前 |
---|---|---|
经济展望 | 正面有利 | 负面不利 |
贷款机构 | 急于放贷 | 缄默谨慎 |
资本市场 | 宽松 | 紧缩 |
资本供给 | 充足 | 短缺 |
融资条款 | 宽松 | 严格 |
利率水平 | 低 | 高 |
利差水平 | 窄 | 宽 |
投资者 |
乐观 自信 渴望买进 |
悲观 忧虑 无心买进 |
资产持有人 | 乐于持有 | 急于卖出离场 |
卖家 | 稀少 | 众多 |
市场 | 人群拥挤 | 乏人问津 |
基金 |
申购门槛高 每天都发新基金 基金经理人说了算 |
向所有人开放申购 只有最好的基金才能募资 基金投资人有话语权 |
近期业绩表现 | 强劲 | 萎靡 |
资产价格 | 高 | 低 |
预期收益 | 低 | 高 |
风险 | 高 | 低 |
流行风格 |
激进 四处投资 |
审慎且自律 精挑细选 |
正确风格 |
审慎且自律 精挑细选 |
激进 四处投资 |
易犯错误 |
买进太多 高价追涨 承受太多风险 |
买进太少 离开市场 承受太少风险 |
《本来如此》,2006年3月27日
克里斯托费·戴维斯:如果可以用这个表格进行测量,那么其效用会更加显著。例如,以1∼5为等级来进行分类,并在必要的地方使用“是/否”。通过这些修改,这个表格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指南。
乔尔·格林布拉特:这个表格棒极了,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保罗·约翰逊:我强烈地感觉到,投资者通过一年浏览两次这个表格,就能密切关注市场钟摆的摇摆动向。在第一个10年之后,投资者从这个表格体现出的市场历史动向中获得丰富的数据。真希望我在10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表格!
6
市场处在周期性运动中,有涨有跌。钟摆在不断摆动,极少停留在弧线的中点。这是危险还是机遇?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我的回答很简单:努力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
一个真正觉醒的人究竟有多可怕呢,他的内心不再有纠结,很平静甚至喜悦,面对外面的世界内心不在起波澜,
因为他能看透并知道万物的真相,明白本质上是怎么回事,任何高人也算不出他往后命运的轨迹,因为他自己会改变命运。
觉醒后会表现出三个特点:
《天道》中有一段话应该让不少人都深有感触:“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觉到,悟到、做到、得到、这四个到可以说,很清晰的阐述了意识觉醒后的过程和状态,只有意识觉醒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得到!
♠四勿然总结:
《投资最重要的事》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以下表格中几位杰出投资思想家。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目录导读
投资界杰出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戴维斯王朝》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股市稳赚》、《股市天才》 |
塞斯·卡拉曼 |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保罗·约翰逊 |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 |
沃伦·巴菲特 | 《巴菲特传》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的世界》、《黑天鹅》、《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四勿然总结: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如下:
投资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戴维斯王朝》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股市稳赚》、《股市天才》 |
塞斯·卡拉曼 |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保罗·约翰逊 |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 |
沃伦·巴菲特 | 《巴菲特传》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 《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的世界》、《黑天鹅》、《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且希望获取更多价值内容,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