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08关注周期
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08关注周期
我认为,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些话千真万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朝同一个方向永远发展下去。树木不会长到天上。很少有东西会归零。坚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测未来是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最大的危害。
在投资界浸淫的时间越长,我对事物的基本周期就越重视。2001年11月,我用了整整一篇备忘录来探讨这个话题。我借用三商美邦人寿保险公司的广告语,给备忘录起名为“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因为我完全赞同他们的宗旨: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为可能性做好准备,减少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在投资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完全有把握的事非常少。价值可以消失,预测可能出错,环境可以改变,“有把握的事”可能失败。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有信心把握住的概念有两个:
• 法则一:多数事物都是周期性的。
• 法则二:当别人忘记法则一时,某些最大的盈亏机会就会到来。
很少有事物是直线发展的。事物有进有退,有盛有衰。有些事情可能在开始时进展得很快,然后却放慢了节奏;有些事情可能在开始时慢慢恶化,然后突然急转直下。事物的盛衰和涨落是基本原理,经济、市场和企业同样如此:起伏不定。
我们这个世界存在周期的基本原因是人类参与。机械性的东西会走一条直线。时间只会向前持续不停地运动。只要有充足的动力,机械也会这样持续不断地运转。但是历史和经济这些与人有关的发展过程,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多变的曲线,它们的变化有周期性。我觉得这是因为,人是情绪性的,很难一直保持客观,不会始终保持一致,也不会一直稳定不变,人经常是反复无常的。
客观因素确实在周期中扮演着一定分量的角色,比如量化关系,世界性事件,环境变化,科技发展,公司决策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周期,但是人在分析这些客观因素时,心理和情绪会起作用,导致投资人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从而决定周期波动的幅度会过大或过小。
如果人们感觉良好,觉得事情进展得顺利,就会对未来非常乐观。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这种乐观心态的强烈影响。他们会花更多钱,存更少钱。他们会借钱来满足个人享受,或者借钱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尽管这样做会让他们的财务状况更加危险(当然像风险这样的概念,人们在满心乐观的时代,就会通通忘记了)。然后,他们变得愿意为得到现在的价值,或者为得到未来的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
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会在一秒钟之内发生逆转。我最喜欢的卡通片里的一位电视评论员说过:“昨天的一切市场利好对今天的市场没有一点儿好处。”周期的极端性主要源自人类的情绪与弱点、主观与矛盾。
周期是可以自我修正的,周期的逆转不一定依赖外源性事件。周期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造成周期逆转(而不是永远向前)的原因。因此,我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信贷周期,它具有必然性、极端波动性,也具有为适应它的投资者创造机会的能力。在所有的周期中,信贷周期是我最喜欢的。
涉足投资的时间越长,我对信贷周期的力量的印象就越深刻。只要经济有微小的动静,就能导致信贷可得性的巨大波动,并对资产价格及其背后的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过程很简单:
• 经济进入繁荣期。
• 资金提供者增多,资本基础增加。
• 坏消息极少,因此贷款风险与投资风险似乎已经减少。
• 风险规避消失。
• 金融机构开始扩大业务——确切地说,提供更多的资本。
• 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必要收益(如降息)、降低信贷水平、为特定交易提供更多的资本以及放宽信贷条款来争夺市场份额。
最终,资本提供者开始为不具备资格的借款人和项目提供资本。正如早些时候《经济学人》所说的:“最坏的贷款出现在最好的时候。”这一行为导致了资本损耗,即资本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超过其资本收益,最终导致没有资本收益。
保罗·约翰逊:如果没有吃过亏是很难完全理解这一洞见的。尽管在课堂上讨论这一话题时,学生们频频点头以示认同,但是,当他们成为投资者和银行家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会重蹈覆辙。
当达到这个点时,前面所描述的上升段——周期的上升部分——会开始出现逆转。
• 损失导致借款人畏难回避。
• 风险规避增加,伴随着利率、信贷限制与条款要求的提高。
• 可得资本减少——在周期的谷底,只有资质最好的借款人(如果有的话)才能借到资本。
• 企业迫切需要资本。借款人无法展期债务,导致债务违约及企业破产。
• 这一过程导致并加剧经济萎缩。
当然,这一过程在达到极点时将会再次发生逆转。因为贷款或投资的竞争性较弱,所以使得高收益与高信誉成为可能。为了获取高收益,逆向投资者会在这个时候投入资本,有吸引力的潜在收益开始吸引资本。这样,经济复苏得到推动。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你再一次得到了较高收益和较低风险。
我在前面提到过,周期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信贷周期通过上述过程来自我修正,而信贷周期是驱动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之一。繁荣导致扩大借款,扩大借款导致轻率借款,轻率借款导致巨大损失,巨大损失导致借款人停止借款,停止借款导致繁荣结束,如此循环往复……
当下次出现危机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身边,也许你能找到一位贷款人。资本提供者的姑息纵容常常为金融泡沫推波助澜。近期有大量关于宽松信贷导致繁荣继而崩溃的著名例子:1989—1992年的房地产,1994—1998年的新兴市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9—2000年的电影会展业,2000—2001年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电信公司。在这些例子中,贷款人和投资者提供了过多的低息贷款,结果导致信贷过度膨胀和大规模亏损。在电影《梦幻之地》中,一个声音告诉凯文·科斯特纳:“你建好了,他们就会来。”在金融领域里,只要你提供低息贷款,就会有人去借、去买、去建——通常漫无纪律,并带来不良后果。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保罗·约翰逊:我再次为这本书所折服,10年前的备忘录读起来就像最近才写的一样鲜活,这份备忘录就是最好的例子。马克斯用以前的备忘录十分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总是重复的,或者说,人类有重复历史的倾向。
请注意,这篇写于十几年前的备忘录精确地描述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过程。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我有预测能力——而是因为我深谙永无止境的基本周期。
乔尔·格林布拉特:了解市场具有周期性规律且最终会自我修正的道理,可以在市场暴跌后寻找低价股时保持些许乐观情绪。
忽视周期,简单地外推趋势(想当然),是投资人所做的最危险的事情
周期循环一再发生,永远不会停止。如果真有那种完全有效的市场,或者人们做的决策完全只靠数字计算而不动感情,那么也许真的会把周期(或者至少是走到极端的周期)驱逐出市场。但是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况。
经济会有增长和下滑,因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既会增长又会减少,而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是因为人们对经济因素或者经济体系之外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和自然事件所做出的情绪反应不同。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人们会预测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从而过度扩大生产设施和增加存货;而当经济掉头下行的时候,这些生产设施和存货会变得过剩,从而增加负担。银行在经济增长良好的时候,会过度慷慨,企业能用很便宜的成本获得很多资金来进行过度扩张;而后来当事情变得不好的时候,银行又会收紧银根,再好的企业也难获得资本。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投资人会对公司的股票做过高估值;而当公司业务遇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又会对公司的股票做过低估值。
塞思·卡拉曼:事实上,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商品的过度供应导致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如果可能,那么商品供应者将停止扩张,开始紧缩。市场经济体制的反馈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使用,这是计划经济所不能实现的。
每隔10年左右,人们便会断言周期性的结束。他们认为,繁荣期会永无止境滚滚向前,或者不良趋势将得不到遏制。在这个时候,他们谈论的是“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周期永远自发地朝着某一方向发展。
例如,1996年11月15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个正在逐渐达成共识的观点:“从会议室到起居室,从国家机关到交易场所,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大而坏的商业周期已经被驯服了。”然而,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真的出现过稳定而缺乏周期性的经济环境吗?1998年的新兴市场危机、2002年的经济衰退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又该做何解释呢?
认为周期性已经结束的信念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基于一个危险的前提——“这次是不同的”。这6个字应该令任何了解过去、知道这种错误在不断重演的人心怀恐惧——或许还预示着盈利机会。因此,当出现这种形式的错误时,具有识别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最喜欢的书是一本名为《哦,真的吗?》的小册子,该书编著于1932年,内容是关于大萧条前的商界人士和政治领导人的智慧。从书中来看,即使是在当时,专家们对不受周期约束的经济的预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 当前的繁荣是不会中断的。(迈伦·E.福布斯,皮雅士–雅路汽车公司总裁,1928年1月1日)
• 我不得不对“这个国家的繁荣必须而且必定会在未来减少和消退”的说法发出反对的声音。(E. H. H. 西蒙斯,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1928年1月12日)
• 我们不过处在一个将载入史册的黄金时代的起点。(欧文·T.布什,布什端子公司总裁,1928年11月15日)
• 国家的基本事务……都建立在一个健全而繁荣的基础之上。(赫伯特·胡佛总统,1929年10月25日)
有时候,当一个上行趋势或下行趋势持续的时间很长并(或)到达极端时,人们开始说“这次是不同的”。他们援引地缘政治、机构、技术或行为的变化,表明“旧规则”已经过时。他们做出投资决策,推断近期趋势。然而,随后的结果却证明了,旧规则仍然适用,周期重新开始。最终,树木没有长到天上,也很少有东西会归零,但大多数现象是有周期性的。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我们的结论是,在多数时间里,未来看上去与过去极为相似,既有上行周期,又有下行周期。足以证明“一切会更好”的最佳时机是存在的,那就是当市场触底、人人都以廉价抛售的时候。危险发生在市场创纪录地触及以往从未达到过的高点的时候。这种情况过去有,未来也将会再次发生。
《这次会有不同吗》,1996年11月25日
忽视周期,简单地外推趋势,是投资人所做的最危险的事情。投资人的行为经常建立在一厢情愿的想法上:公司现在做得好,投资人就倾向于认为将来会一直这样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赢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赢市场。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公司现在做得不好,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不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输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输市场。其实,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全相反。
霍华德·马克斯:最危险的事:在一切都运行得很顺利的时候,推算会引入巨大的风险。无论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注入、价格上涨或市场流动性,这些被认为可以永远增长的因素,都将不可避免地回归平均值。
菜鸟投资人看到这种现象,也许会相信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他们认为从此没有周期。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经历了周期后,这些投资人吃过亏了,上过当了,有经验了,就应该认识到像周期消失这种事,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发生。认识到这一点,投资人以后做投资就有优势了。
下次,当你面对一个以“周期已经中断”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交易时,记住,要是你赌周期不会再来,那么你必输无疑。

♠四勿然总结:
一般人都明白,钱多的时候好赚钱,钱少的时候难赚钱,而钱多钱少就取决于信贷的扩张还是收缩。如果让我给出更明确的建议就是:信贷扩张期时大胆负债加杠杆,去投资、去买房、去做生意;信贷收缩初期始,就要去杠杠、减少负债、多持有现金(萧条期时货币的购买力会短暂上升,也就是抄底的好时候)。
或许有部分人判断不清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的标志,其实很简单,稍微关注些财经新闻的人都知道:降息降准是最明显的信贷扩张周期,加息升准时最明显的信贷收缩周期,如果再能从国家的经济政策、舆论环境、现实经济处境等判断出信贷扩张或紧缩的动向苗头时就更好了,可以提前布局决策。
在了解到货币、信用、信贷、债务的本质后,我们就明白了依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大多都是信用扩张引起的)获取投资收益的实质——盈利者赚取的是交易对手背负的债务(也是信用)。以我们最熟悉的房产为例:买房人以自有30万积蓄,贷款70万(这是银行给予的信用)购买了一套100万的房产,卖房人赚的差价大多是信用——也就是买房人的负债,这需要买房人以后辛勤的劳动慢慢偿还。
知道了信用的扩张收缩周期,也就能指导我们进出市场的早晚步伐,并大概率的踏准财富的节拍:在整个市场钱(也就是信用)增多的时候,进场捕捉信用,在信用开始收缩时,保存胜利果实——持有现金,减少负债。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传送门如下: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读书|戴维斯王朝》
格林布拉特——《读书|股市稳赚》
卡拉曼——《读书|安全边际》
巴菲特——《读书|巴菲特传》
塔勒布——《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投资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
塞斯·卡拉曼 | |
保罗·约翰逊 | |
巴菲特 | |
塔勒布 | 《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四勿然总结:
一般人都明白,钱多的时候好赚钱,钱少的时候难赚钱,而钱多钱少就取决于信贷的扩张还是收缩。如果让我给出更明确的建议就是:信贷扩张期时大胆负债加杠杆,去投资、去买房、去做生意;信贷收缩初期始,就要去杠杠、减少负债、多持有现金(萧条期时货币的购买力会短暂上升,也就是抄底的好时候)。
或许有部分人判断不清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的标志,其实很简单,稍微关注些财经新闻的人都知道:降息降准是最明显的信贷扩张周期,加息升准时最明显的信贷收缩周期,如果再能从国家的经济政策、舆论环境、现实经济处境等判断出信贷扩张或紧缩的动向苗头时就更好了,可以提前布局决策。
在了解到货币、信用、信贷、债务的本质后,我们就明白了依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大多都是信用扩张引起的)获取投资收益的实质——盈利者赚取的是交易对手背负的债务(也是信用)。以我们最熟悉的房产为例:买房人以自有30万积蓄,贷款70万(这是银行给予的信用)购买了一套100万的房产,卖房人赚的差价大多是信用——也就是买房人的负债,这需要买房人以后辛勤的劳动慢慢偿还。
知道了信用的扩张收缩周期,也就能指导我们进出市场的早晚步伐,并大概率的踏准财富的节拍:在整个市场钱(也就是信用)增多的时候,进场捕捉信用,在信用开始收缩时,保存胜利果实——持有现金,减少负债。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传送门如下: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读书|戴维斯王朝》
格林布拉特——《读书|股市稳赚》
卡拉曼——《读书|安全边际》
巴菲特——《读书|巴菲特传》
塔勒布——《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我认为,牢记万物皆有周期是至关重要的。我敢肯定的东西不多,但以下这些话千真万确:周期永远胜在最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朝同一个方向永远发展下去。树木不会长到天上。很少有东西会归零。坚持以今天的事件推测未来是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最大的危害。
在投资界浸淫的时间越长,我对事物的基本周期就越重视。2001年11月,我用了整整一篇备忘录来探讨这个话题。我借用三商美邦人寿保险公司的广告语,给备忘录起名为“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因为我完全赞同他们的宗旨: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为可能性做好准备,减少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在投资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完全有把握的事非常少。价值可以消失,预测可能出错,环境可以改变,“有把握的事”可能失败。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有信心把握住的概念有两个:
• 法则一:多数事物都是周期性的。
• 法则二:当别人忘记法则一时,某些最大的盈亏机会就会到来。
很少有事物是直线发展的。事物有进有退,有盛有衰。有些事情可能在开始时进展得很快,然后却放慢了节奏;有些事情可能在开始时慢慢恶化,然后突然急转直下。事物的盛衰和涨落是基本原理,经济、市场和企业同样如此:起伏不定。
我们这个世界存在周期的基本原因是人类参与。机械性的东西会走一条直线。时间只会向前持续不停地运动。只要有充足的动力,机械也会这样持续不断地运转。但是历史和经济这些与人有关的发展过程,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多变的曲线,它们的变化有周期性。我觉得这是因为,人是情绪性的,很难一直保持客观,不会始终保持一致,也不会一直稳定不变,人经常是反复无常的。
客观因素确实在周期中扮演着一定分量的角色,比如量化关系,世界性事件,环境变化,科技发展,公司决策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周期,但是人在分析这些客观因素时,心理和情绪会起作用,导致投资人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从而决定周期波动的幅度会过大或过小。
如果人们感觉良好,觉得事情进展得顺利,就会对未来非常乐观。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这种乐观心态的强烈影响。他们会花更多钱,存更少钱。他们会借钱来满足个人享受,或者借钱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尽管这样做会让他们的财务状况更加危险(当然像风险这样的概念,人们在满心乐观的时代,就会通通忘记了)。然后,他们变得愿意为得到现在的价值,或者为得到未来的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
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会在一秒钟之内发生逆转。我最喜欢的卡通片里的一位电视评论员说过:“昨天的一切市场利好对今天的市场没有一点儿好处。”周期的极端性主要源自人类的情绪与弱点、主观与矛盾。
周期是可以自我修正的,周期的逆转不一定依赖外源性事件。周期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造成周期逆转(而不是永远向前)的原因。因此,我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信贷周期,它具有必然性、极端波动性,也具有为适应它的投资者创造机会的能力。在所有的周期中,信贷周期是我最喜欢的。
涉足投资的时间越长,我对信贷周期的力量的印象就越深刻。只要经济有微小的动静,就能导致信贷可得性的巨大波动,并对资产价格及其背后的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过程很简单:
• 经济进入繁荣期。
• 资金提供者增多,资本基础增加。
• 坏消息极少,因此贷款风险与投资风险似乎已经减少。
• 风险规避消失。
• 金融机构开始扩大业务——确切地说,提供更多的资本。
• 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必要收益(如降息)、降低信贷水平、为特定交易提供更多的资本以及放宽信贷条款来争夺市场份额。
最终,资本提供者开始为不具备资格的借款人和项目提供资本。正如早些时候《经济学人》所说的:“最坏的贷款出现在最好的时候。”这一行为导致了资本损耗,即资本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超过其资本收益,最终导致没有资本收益。
保罗·约翰逊:如果没有吃过亏是很难完全理解这一洞见的。尽管在课堂上讨论这一话题时,学生们频频点头以示认同,但是,当他们成为投资者和银行家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会重蹈覆辙。
当达到这个点时,前面所描述的上升段——周期的上升部分——会开始出现逆转。
• 损失导致借款人畏难回避。
• 风险规避增加,伴随着利率、信贷限制与条款要求的提高。
• 可得资本减少——在周期的谷底,只有资质最好的借款人(如果有的话)才能借到资本。
• 企业迫切需要资本。借款人无法展期债务,导致债务违约及企业破产。
• 这一过程导致并加剧经济萎缩。
当然,这一过程在达到极点时将会再次发生逆转。因为贷款或投资的竞争性较弱,所以使得高收益与高信誉成为可能。为了获取高收益,逆向投资者会在这个时候投入资本,有吸引力的潜在收益开始吸引资本。这样,经济复苏得到推动。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你再一次得到了较高收益和较低风险。
我在前面提到过,周期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信贷周期通过上述过程来自我修正,而信贷周期是驱动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之一。繁荣导致扩大借款,扩大借款导致轻率借款,轻率借款导致巨大损失,巨大损失导致借款人停止借款,停止借款导致繁荣结束,如此循环往复……
当下次出现危机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身边,也许你能找到一位贷款人。资本提供者的姑息纵容常常为金融泡沫推波助澜。近期有大量关于宽松信贷导致繁荣继而崩溃的著名例子:1989—1992年的房地产,1994—1998年的新兴市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9—2000年的电影会展业,2000—2001年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电信公司。在这些例子中,贷款人和投资者提供了过多的低息贷款,结果导致信贷过度膨胀和大规模亏损。在电影《梦幻之地》中,一个声音告诉凯文·科斯特纳:“你建好了,他们就会来。”在金融领域里,只要你提供低息贷款,就会有人去借、去买、去建——通常漫无纪律,并带来不良后果。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保罗·约翰逊:我再次为这本书所折服,10年前的备忘录读起来就像最近才写的一样鲜活,这份备忘录就是最好的例子。马克斯用以前的备忘录十分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总是重复的,或者说,人类有重复历史的倾向。
请注意,这篇写于十几年前的备忘录精确地描述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过程。我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我有预测能力——而是因为我深谙永无止境的基本周期。
乔尔·格林布拉特:了解市场具有周期性规律且最终会自我修正的道理,可以在市场暴跌后寻找低价股时保持些许乐观情绪。
忽视周期,简单地外推趋势(想当然),是投资人所做的最危险的事情
周期循环一再发生,永远不会停止。如果真有那种完全有效的市场,或者人们做的决策完全只靠数字计算而不动感情,那么也许真的会把周期(或者至少是走到极端的周期)驱逐出市场。但是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况。
经济会有增长和下滑,因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既会增长又会减少,而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是因为人们对经济因素或者经济体系之外所发生的政治事件和自然事件所做出的情绪反应不同。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人们会预测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从而过度扩大生产设施和增加存货;而当经济掉头下行的时候,这些生产设施和存货会变得过剩,从而增加负担。银行在经济增长良好的时候,会过度慷慨,企业能用很便宜的成本获得很多资金来进行过度扩张;而后来当事情变得不好的时候,银行又会收紧银根,再好的企业也难获得资本。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投资人会对公司的股票做过高估值;而当公司业务遇到困难的时候,投资人又会对公司的股票做过低估值。
塞思·卡拉曼:事实上,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商品的过度供应导致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如果可能,那么商品供应者将停止扩张,开始紧缩。市场经济体制的反馈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使用,这是计划经济所不能实现的。
每隔10年左右,人们便会断言周期性的结束。他们认为,繁荣期会永无止境滚滚向前,或者不良趋势将得不到遏制。在这个时候,他们谈论的是“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周期永远自发地朝着某一方向发展。
例如,1996年11月15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个正在逐渐达成共识的观点:“从会议室到起居室,从国家机关到交易场所,一个新的共识正在形成——大而坏的商业周期已经被驯服了。”然而,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真的出现过稳定而缺乏周期性的经济环境吗?1998年的新兴市场危机、2002年的经济衰退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又该做何解释呢?
认为周期性已经结束的信念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基于一个危险的前提——“这次是不同的”。这6个字应该令任何了解过去、知道这种错误在不断重演的人心怀恐惧——或许还预示着盈利机会。因此,当出现这种形式的错误时,具有识别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最喜欢的书是一本名为《哦,真的吗?》的小册子,该书编著于1932年,内容是关于大萧条前的商界人士和政治领导人的智慧。从书中来看,即使是在当时,专家们对不受周期约束的经济的预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 当前的繁荣是不会中断的。(迈伦·E.福布斯,皮雅士–雅路汽车公司总裁,1928年1月1日)
• 我不得不对“这个国家的繁荣必须而且必定会在未来减少和消退”的说法发出反对的声音。(E. H. H. 西蒙斯,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1928年1月12日)
• 我们不过处在一个将载入史册的黄金时代的起点。(欧文·T.布什,布什端子公司总裁,1928年11月15日)
• 国家的基本事务……都建立在一个健全而繁荣的基础之上。(赫伯特·胡佛总统,1929年10月25日)
有时候,当一个上行趋势或下行趋势持续的时间很长并(或)到达极端时,人们开始说“这次是不同的”。他们援引地缘政治、机构、技术或行为的变化,表明“旧规则”已经过时。他们做出投资决策,推断近期趋势。然而,随后的结果却证明了,旧规则仍然适用,周期重新开始。最终,树木没有长到天上,也很少有东西会归零,但大多数现象是有周期性的。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
我们的结论是,在多数时间里,未来看上去与过去极为相似,既有上行周期,又有下行周期。足以证明“一切会更好”的最佳时机是存在的,那就是当市场触底、人人都以廉价抛售的时候。危险发生在市场创纪录地触及以往从未达到过的高点的时候。这种情况过去有,未来也将会再次发生。
《这次会有不同吗》,1996年11月25日
忽视周期,简单地外推趋势,是投资人所做的最危险的事情。投资人的行为经常建立在一厢情愿的想法上:公司现在做得好,投资人就倾向于认为将来会一直这样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赢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赢市场。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公司现在做得不好,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不好下去;投资的资产现在跑输了市场,投资人就容易认为将来会一直跑输市场。其实,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全相反。
霍华德·马克斯:最危险的事:在一切都运行得很顺利的时候,推算会引入巨大的风险。无论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注入、价格上涨或市场流动性,这些被认为可以永远增长的因素,都将不可避免地回归平均值。
菜鸟投资人看到这种现象,也许会相信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比如他们认为从此没有周期。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经历了周期后,这些投资人吃过亏了,上过当了,有经验了,就应该认识到像周期消失这种事,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发生。认识到这一点,投资人以后做投资就有优势了。
下次,当你面对一个以“周期已经中断”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交易时,记住,要是你赌周期不会再来,那么你必输无疑。

♠四勿然总结:
一般人都明白,钱多的时候好赚钱,钱少的时候难赚钱,而钱多钱少就取决于信贷的扩张还是收缩。如果让我给出更明确的建议就是:信贷扩张期时大胆负债加杠杆,去投资、去买房、去做生意;信贷收缩初期始,就要去杠杠、减少负债、多持有现金(萧条期时货币的购买力会短暂上升,也就是抄底的好时候)。
或许有部分人判断不清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的标志,其实很简单,稍微关注些财经新闻的人都知道:降息降准是最明显的信贷扩张周期,加息升准时最明显的信贷收缩周期,如果再能从国家的经济政策、舆论环境、现实经济处境等判断出信贷扩张或紧缩的动向苗头时就更好了,可以提前布局决策。
在了解到货币、信用、信贷、债务的本质后,我们就明白了依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大多都是信用扩张引起的)获取投资收益的实质——盈利者赚取的是交易对手背负的债务(也是信用)。以我们最熟悉的房产为例:买房人以自有30万积蓄,贷款70万(这是银行给予的信用)购买了一套100万的房产,卖房人赚的差价大多是信用——也就是买房人的负债,这需要买房人以后辛勤的劳动慢慢偿还。
知道了信用的扩张收缩周期,也就能指导我们进出市场的早晚步伐,并大概率的踏准财富的节拍:在整个市场钱(也就是信用)增多的时候,进场捕捉信用,在信用开始收缩时,保存胜利果实——持有现金,减少负债。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传送门如下: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读书|戴维斯王朝》
格林布拉特——《读书|股市稳赚》
卡拉曼——《读书|安全边际》
巴菲特——《读书|巴菲特传》
塔勒布——《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投资思想家 | 相关著作 |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 |
乔尔·格林布拉特 | |
塞斯·卡拉曼 | |
保罗·约翰逊 | |
巴菲特 | |
塔勒布 | 《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
一个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人,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因为历史讲的是永恒时间上的永恒,哲学讲的是无限空间上的无限,
有了永恒和无限,更高维度的智慧就会被打开,别人无奈时你就会释然,别人恐慌时你就会勇敢,别人无知时你就会更清醒!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四勿然总结:
一般人都明白,钱多的时候好赚钱,钱少的时候难赚钱,而钱多钱少就取决于信贷的扩张还是收缩。如果让我给出更明确的建议就是:信贷扩张期时大胆负债加杠杆,去投资、去买房、去做生意;信贷收缩初期始,就要去杠杠、减少负债、多持有现金(萧条期时货币的购买力会短暂上升,也就是抄底的好时候)。
或许有部分人判断不清信贷扩张和信贷收缩的标志,其实很简单,稍微关注些财经新闻的人都知道:降息降准是最明显的信贷扩张周期,加息升准时最明显的信贷收缩周期,如果再能从国家的经济政策、舆论环境、现实经济处境等判断出信贷扩张或紧缩的动向苗头时就更好了,可以提前布局决策。
在了解到货币、信用、信贷、债务的本质后,我们就明白了依靠资产泡沫(资产泡沫大多都是信用扩张引起的)获取投资收益的实质——盈利者赚取的是交易对手背负的债务(也是信用)。以我们最熟悉的房产为例:买房人以自有30万积蓄,贷款70万(这是银行给予的信用)购买了一套100万的房产,卖房人赚的差价大多是信用——也就是买房人的负债,这需要买房人以后辛勤的劳动慢慢偿还。
知道了信用的扩张收缩周期,也就能指导我们进出市场的早晚步伐,并大概率的踏准财富的节拍:在整个市场钱(也就是信用)增多的时候,进场捕捉信用,在信用开始收缩时,保存胜利果实——持有现金,减少负债。
整本书里明确出镜参与发言讨论的,除了作者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还有克里斯托弗·戴维斯——戴维斯家族的第三代掌舵者,乔尔·格林布拉特——哥谭资本创始人,塞斯·卡拉曼——声名卓著的价值投资大师,和保罗·约翰逊——哥大副教授。未直接出镜,但实际上一直参与讨论的,还有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可以说,这本书确乃当今7位杰出的投资思想家的集大成之作。
特别巧的是,除了保罗·约翰逊的书还没读过,其他5个人的书之前都有读过。传送门如下:
克里斯托弗·戴维斯——《读书|戴维斯王朝》
格林布拉特——《读书|股市稳赚》
卡拉曼——《读书|安全边际》
巴菲特——《读书|巴菲特传》
塔勒布——《读书|随机漫步的傻瓜》《读书|反脆弱》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且希望获取更多价值内容,欢迎打赏!